告別媽媽手

文/廖浩欽

辛苦持家的媽媽們,若是感到大拇指後方疼痛,無法施力提重物,尤其在手腕向小指側彎曲時,便感到錐心刺骨之痛時,小心是「媽媽手」上身!

所謂的「媽媽手」,是因為外展拇長肌與伸拇短肌的腱鞘發炎肥厚導致狹窄,使得手腕無法向尺側彎曲,並會發生難忍的疼痛,嚴重者甚至無法操持家務。

一般而言,媽媽手好發於3050歲的成年人,女性的發生機率是男性的10倍之多,故有「媽媽手」之稱。患者大多為大拇指的過度使用所致,但也有少部份是由於類風溼性關節炎等軟組織疾患所致。患者在橈骨荊突會有壓痛感,病情嚴重者甚至會紅腫,可觸及肥大的腱鞘。

以中醫的思路而言,媽媽手是因使用過度,血不榮筋,以致於腱鞘狹窄失去彈性,這與西醫的解剖概念相同。此時以藥膏外敷,或是推拿的效果並不佳,因為腱鞘往往腫脹得極為肥厚,外敷藥物不易深入所致。

臨床上,盲目推拿、按摩所造成的發炎,要比原發性的炎症來得嚴重許多,甚至有患者誤信術士,以為拚命拍打至更發炎之後,便會自己痊癒,這都是非常要不得的做法,容易使原本單純的病情複雜化,更難以收拾。

不論中西醫,在治療上,皆以保守療法為首選,包括了尺側手腕屈曲運動,夜間使用副木固定,及冰、熱敷交替使用等,其中以肌腱伸展運動效果良好。

基於肝主筋,脾主肌肉的中醫概念,內服藥相當重要,可使用養肝、活血的桃紅四物湯為主方,加上軟肝柔筋的伸筋草,益脾養氣的白朮、人參,溫經通絡的桂枝等藥物,再配合自我復健運動,媽媽手並不是很可怕的疾病。

類固醇關節注射法也是一個好選擇,統計上,在媽媽手發生的前6週,注射效果相當良好。患者不必因為懼怕類固醇而卻步不前,通常小劑量的注射是不會造成全身性後遺症的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若有風溼免疫性毛病的患者(如類風溼性關節炎、僵直性脊椎炎、紅斑性狼瘡等),媽媽手則會嚴重得多,常是雙手一起發作,且手術治療效果不佳;糖尿病的病人對於各種治療,也會顯得效果不佳。

這兩類患者對於媽媽手的治療,絕不可在坊間盲目推拿或敷藥,或以拍打等民俗療法使手腕紅腫,一定要著重於減輕工作強度,以及延長休息時間,同時配合治療本身的風溼免疫性疾患,才是根本之道。

若是各種手段皆無能改善的話,也可以考慮手術治療,將滑動不良的腱鞘剝離,便可讓肌腱伸展自如。

手術過後的復健應立即開始,在能忍受範圍內,儘可能增大拇指與手腕的活動範圍,媽媽手並非不可治療。

(本文作者為彰化市玉衡中醫診所院長)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rliaw 的頭像
    hrliaw

    乾癬治療台中彰化桃園異位性皮膚炎玉衡中醫診所廖浩欽醫師

    hrlia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