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門診常見的七個迷思           文 康玉典醫師(台中市千庭中醫診所)

1.      中藥沒有副作用和毒性:中藥的確是來自於天然的動植物或礦物,但是天然的物品並非就完全沒有毒性或副作用。比如,蛇、河豚、曼陀羅、汞等也都是天然的物品,然而也都是有毒性、對人體有害。所以,「是藥三分毒」,藥物是利用其偏性來治療人體的偏差,應當要對證下藥,中病即止。

2.      希望照上次拿藥就好:中醫看診強調要辨證論治,隨著病情的變化,也要跟著調整藥物。比如說,有些疾病一開始會使用『攻』的方法,等外邪清的差不多,就可能會改用『補』的方法來處理。所以,最好是每次請醫師候個脈、調整一下藥物比較好。

3.      中藥效果比較慢:中藥效果相對於西藥的確是比較慢一些,不過只要是有效的幫助患者疾病痊癒,中藥仍是很有價值的。就像是搭乘高鐵當然比較快到達目的地,但是也要付出代價。中藥相對來說,代價比較輕微。中醫希望能夠調整患者偏差的體質,需要一段時間的改變。就像一塊貧瘠的土地,想要讓它變肥沃,要經常施肥、灌溉、休耕等,常需耗時一年以上。不過,耗時雖久,只要能調整過來,就能步入正軌。

4.      感冒先吃西藥、好一點再看中醫收尾:其實,中醫處理感冒也是可以的。自古流傳的中醫經典傷寒論、溫病條辨,講述的一大部分就是受到外來邪氣(感冒)之後,引發一系列正邪相爭的過程。而且,整個疾病會如何演變,也論述詳細,所以,中醫全程處理感冒是可以的。就算遇到嚴重的併發症,如肺炎等,中醫也會適時的轉介給專科醫師幫忙處理。

5.      迷信秘方:有時會遇到拿著秘方的患者,要求照開藥。秘方可能是很有效的處方,但是,每個人的病情不同、體質不同,很難一體適用的。就像是一雙好鞋,也要遇到適合的腳才是最好的。

6.      對待生病的人特別好:千萬不要對待生病的家人太好。因為這樣會容易讓病人心裡覺得只要生病,家人就會對我特別好,所以,就會想要一直生病,不想恢復健康。對待病人只要平常心照顧就好。

7.      健康靠醫生:生病可以請醫師幫忙調整,但是,健康其實是要靠自己。因為,健康是要維持舒適的身心狀態,這必須靠著良好的飲食、睡眠、適當的運動以及愉悅的情緒等等來達成。這些 都不是 醫師可以代勞的,所以,生病靠醫生,健康靠自己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rliaw 的頭像
    hrliaw

    乾癬治療台中彰化桃園異位性皮膚炎玉衡中醫診所廖浩欽醫師

    hrlia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